2021年12月8日,由中国节能协会主办、五粮液集团联合主办、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和北京百川汇泽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在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应邀出席,并在主题为“碳中和”大变局——认知的全体大会上作主题演讲《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
钢铁与国家经济密不可分。钢铁是工业的重要粮食,钢铁是建设的重要保障,钢铁是经济的重要支撑!因此,对中国钢铁行业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尤为重要。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具有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属典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让世界更美好、是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产业、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五大主要特征。
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钢铁行业现已处在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和中间过渡的强化环保阶段三期叠加,正在向高质量低碳阶段演进。低碳发展是解决环境、能源和资源制约瓶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关键体现和终极目标。未来,中国钢铁行业将以低碳为统领塑造发展新格局。
“双碳”目标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2
在“双碳”目标下,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构建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低碳发展,并在两次国际会议上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行业、企业率先达峰。“1+N”政策体系内容的陆续出台,标志着中国低碳发展由前期谋划阶段全面转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钢铁行业作为中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的重要组成,更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努力争取率先实现碳达峰。
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低碳转型任重道远。中国钢铁行业在推动低碳发展相关工作时,应重点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规划先行,有序推进;二是锚定目标,立足发展;三是创新引领,协同发展。
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3
在低碳发展形势下,中国钢铁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机遇来看,低碳发展将助推中国钢铁行业构建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优化工艺流程结构、推动技术革命、促进智能化升级、加快多产业协同、协同促进环保治理、深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并将助力行业低碳标准化工作。
从挑战来看,中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时间紧、任务重,基础支撑能力仍显薄弱,大多企业处于低碳发展初级阶段,工艺流程结构优化仍面临障碍,而且绿色设计产品覆盖不足。
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路径思考
4
中国钢铁行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须先后经历五个阶段,分别为:达峰阶段,稳步下降阶段,较大幅度下降阶段,深度脱碳阶段,碳中和阶段。
从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及措施分析,中国钢铁行业应着力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推动绿色布局;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六是强化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其中,绿氢技术和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技术,是中国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两个关键技术。
氢能利用是钢铁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全球钢铁行业都在积极开展氢能冶金实践,中国钢铁行业和企业也在持续开展氢冶金研究与应用实施工作,氢能在中国钢铁企业物流交通领域也取得了良好的节能环保成效。总体来讲,应从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等全产业链系统推进氢能利用,特别是应统筹中国钢铁生产实际应用场景,推进“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
对于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中国已投运或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约为40个,捕集能力300万吨/年,大多以石油、煤化工、电力行业小规模的捕集驱油示范为主,缺乏大规模的多种技术组合的全流程工业化示范。中国钢铁行业在推进碳减排工作中,应高度重视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积极探索基于CCUS 技术的低碳转型之路,在钢铁冶炼流程中实现二氧化碳的有效资源化利用。
钢铁低碳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作为冶金行业最早从事低碳研究的权威机构和国内唯一一个钢铁全产业链甲级咨询机构,现已开发形成有效工具方法,正在协助近百家钢铁、焦化、铁合金、矿山企业推进碳达峰及降碳行动,并将陆续开展对上百家钢铁企业低碳发展进程指数的全面评价。未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将一如既往全力以赴,助力钢铁行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