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环保低碳培训│李新创:中国冶金行业环保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出处: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作者: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7-24 14:56:38
摘要:2021年7月23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应邀,为“中华环保联合会生态环境领军班”作专题培训《冶金行业的环保现状及发展》。

 

树立“五度”思维

打造全球顶级智库

中国冶金行业环保现状

及发展前景分析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新创

2021723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应邀,为“中华环保联合会生态环境领军班”作专题培训《冶金行业的环保现状及发展》。

“中华环保联合会生态环境领军班”始于2007年清华园,是国内最早的环境领域高端课程,也是中国生态环境系统唯一一个环境领域高端课程,开创环境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先河,致力于打造中国环保第一生态圈。

钢铁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具有支撑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属典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让世界更美好、是国内最具全球竞争力产业、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五大主要特征。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执行着世界上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要求,正在引领世界钢铁的绿色革命,并且正在努力打造全球钢铁工业低碳发展示范,向高质量时期低碳阶段演进。

“十四五”发展新形势下,在产业政策、钢材贸易政策、环保政策、低碳发展政策指导下,我国钢铁行业仍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仍是我国钢铁行业重点工作,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全行业还将面临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以及严峻的“碳经济”挑战。未来,我国钢铁行业将以低碳为统领重塑新发展格局,形成新的供需平衡,推动新的技术进步,打造新的产业格局,建成安全的供应链,构建繁荣的生态圈。

钢铁行业“十三五”

绿色低碳发展成效

回顾“十三五”,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环保超低排放方面,我国钢铁行业通过大气攻关支撑生态环境部做好超低排放顶层设计,通过开展技术研发支撑超低排放落地实施,通过工程示范推广推进超低排放技术应用,超低排放推进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和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国229家钢铁企业6.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通过超低排放改造,钢铁企业环境绩效明显提升、厂区环境大幅改善、环保理念逐步转变,有效推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我国钢铁企业单年吨钢综合能耗实现大幅下降,所有工序能耗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高炉、焦炉、转炉煤气利用效率及平均自发电量比例均略有提升,先进节能低碳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并通过搭建智能化管控体系不断提升能源管理水平。此外,我国钢铁行业用能及流程结构进一步优化,与周边社区、相关产业建立了区域性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了市场机制减排,标准化支撑体系不断健全。

新形势下钢铁行业面临的

新要求、新挑战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目标的实现仍然任重道远。下一步,国家要求抓紧研究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顶层设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在3060”重大决策部署下,国家提出碳排放从相对约束到绝对约束的新要求。

绿色低碳发展新形势对我国钢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应满足国民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对生产(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的新要求;二是应满足对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的新要求;三是应满足对能源结构调整的新要求;四是应满足对工艺流程、技术装备的新要求;五是应满足对降碳与减污协同的新要求。

结合我国钢铁行业运行现状及主要下游用钢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总量需求仍将保持较高规模,在钢铁生产总体规模难以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总量降碳空间非常有限。结合我国钢铁行业现有布局结构、能源结构、流程结构、产品结构来看,全行业结构减污降碳还需要时间。此外,全行业还需应对减污降碳工艺技术储备不足、钢铁企业低碳发展基础储备不足等严峻挑战。

钢铁行业“十四五”

减污降碳规划思路

针对我国钢铁行业“十四五”减污降碳规划思路和实施路径,建议重点从三个大方向来把握:

一是建立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机制。应构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工作机制,将温室气体纳入固定污染源行政管理体系。

二是推进重点协同减污降碳任务。应推动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推动绿色布局,深入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电炉短流程炼钢,强化能源结构优化,加快推动物流运输结构优化,建设绿色生态圈,鼓励先进协同减排技术示范应用。

三是开展减污降碳动态评估、建立长效机制。应构建全过程碳排放管控监测与评估集成创新体系,搭建C+4E目标体系及支撑体系,强化以碳作为统领,并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钢铁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及评估平台。

有色金属冶金行业

环保现状及趋势

在废气治理方面,根据近年数据,我国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94%,目前在细分领域推广应用的废气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铜冶炼烟气收尘、铝电解烟气干法净化等,氢氧化铝气态悬浮焙烧炉烟气治理通常采用多级旋风筒分离氧化铝、电除尘器除尘净化技术。下一步,我国有色金属冶金行业针对废气治理,将构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工作机制,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对特征污染物减排技术进行创新研究,以环保监管及绩效考核体系促进提质增效。

在固废治理方面,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固废的处理工艺日趋成熟,政策法规日趋完善,但与新阶段生态文明要求、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差距,仍存在如下突出问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技术制约严重;缺乏顶层规划,产业政策亟待完善;资源化利用单一,部分难以利用;协同发展不足,循环经济有待加强等。总体判断,赤泥、冶炼渣等固废制备建材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主流,冶炼渣回收贵重金属将日益受到重视,循环低碳、资源化利用冶炼渣技术将取得重点突破,政策法规、标准,产业协同、科技创新将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冶金规划院助力冶金行业

绿色高质量发展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致力于做好政府机构的参谋部、行业发展的引领者、企业规划的智囊团,拥有全产业链人才团队、科学前瞻的发展理念、正确高效的执行力、丰富的咨询经验、高端广阔的平台。

冶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作为国内唯一一个钢铁全产业链甲级咨询机构,拥有钢铁生产各环节坚实专业技术能力,现已开发形成有效工具方法,正在帮助数十家不同规模、不同类型钢铁企业开展超低排放评估、制定碳达峰及低碳发展行动计划,助力行业和企业加快推进超低排放、落实“双碳”目标。

面向未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将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继续全力以赴助力我国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环保中心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环保中心长期从事钢铁行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研究,近年来支撑生态环境部开展了冶金行业排污许可、标准评估、超低排放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持续为重点城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为钢铁、焦化企业切实提升环保水平出谋划策。

目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环保中心正按照超低排放评估监测相关政策要求,帮助宝钢、首钢、太钢、安钢、山钢、山西建龙等数十家钢铁企业逐工序、逐点、逐项找差距,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建议;同时,针对钢铁企业环保管理的薄弱环节,为普阳钢铁、新金钢铁、晋南钢铁等多家钢铁企业开展“卓越环保绩效管理咨询”服务,提升企业环境管理“软实力”,助力企业环保创造卓越,实现全面飞跃!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低碳发展研究中心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是钢铁行业最早开展低碳研究工作的专业化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工作。从2005年起即率先开展针对全国2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的碳核算工作。多年来,持续针对行业低碳发展“热焦难”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参与了近年来钢铁行业的一系列重大低碳领域政策、标准制定及前沿技术跟踪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研究及工作基础。

在推动行业低碳发展方面:率先在钢铁行业碳核算方法学、碳配额分配技术方案、减排路线图、减排成本分析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研究体系,多项研究成果已上升为政策引导层面。开展了钢铁行业全国统一碳配额基准线制定、钢铁行业碳交易技术指南、碳交易测试运行方案等一系列专项研究工作,积极助推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

在推动标准及规范体系建设方面:全面参与完成了现行钢铁及焦化生产企业碳核算方法学研究工作,是现已完成并发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GB/T 32151.5-2015)和《钢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规范》(RB/T 251-2018)两项标准的主要参与编制单位。同时率先在工业领域编写“钢铁企业碳平衡计算方法”、“钢铁企业碳减排成本计算方法”等方法学标准。

在夯实支撑体系建设方面: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实践,构建了钢铁C+4E低碳发展评价体系,搭建了碳排放全过程管控与评估信息化管理平台,帮助企业能够实现生产全过程碳排放的准确监测、评估差距与潜力。研究成果在多家企业获得实际应用,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标准及软件著作权,并荣获中国节能协会节能减排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推动低碳技术应用方面:开展了《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筛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需求评估项目》、《国际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减排核查关键技术研究示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工作,梳理形成钢铁行业低碳技术清单,并全面开展了低碳技术减排成本的测算工作。

来源: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