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废旧钢铁为原材料,由工频、中频感应电炉冶炼,劣质低质,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大量污染,被用于建筑时会埋下安全隐患,还对市场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影响——危害极大、人人喊打的“地条钢”,多年来打击而未绝。
2017年,这一长期扰乱钢铁市场的“鸦片”,在去产能的高压态势之下,终于被彻底清零。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到10月份,1.4亿吨“地条钢”产能已经出清。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经过彻底清理排查,上半年我国共取缔、关停“地条钢”生产企业600多家,涉及产能约1.2亿吨,相关企业全部被停产、断水断电,大量原来流向“地条钢”企业的废钢已经流向了正规企业。
清理“地条钢”之外,2017年,我国钢铁、煤炭、煤电行业去产能同时推进,均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钢铁方面,全年去产能目标为5000万吨,至8月底已经提前完成。这使得市场的供需均衡定价体系得以恢复,竞争回归良性,价格恢复上涨。煤炭方面,今年煤炭去产能目标为1.5亿吨,到10月份已经提前完成。
“15年前国家就明令淘汰,但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税收等利益考虑,在监管上放松、缺位甚至有意保护,‘地条钢’一直得不到彻底根除。”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去产能,形成了对落后产能的高压态势,“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监督有力是‘地条钢’再难生存最为关键的因素。”
今年5月,工信部等部门在全国开展了取缔“地条钢”专项督查;7、8月份,相关部门又开展了专项抽查。工信部明确,地方政府是取缔“地条钢”的责任主体,6月30日后,若接到举报且违法违规行为属实,将对地方和企业严肃问责。此外,财政奖补资金也对地方政府推进去产能形成了一定激励作用。
“地条钢”清除,对全行业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贡献巨大,去产能有序推进,也撬动着曾经深陷泥淖的钢铁、煤炭行业逐步走出低谷,迎来了复苏迹象。加上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钢铁行业,前9个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销售利润率达4.18%,企业效益持续好转,一些长期亏损的钢铁企业实现扭亏为盈。煤炭行业,前三季度,煤炭采选业实现利润2262亿元,同比增长7.2倍,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