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营钢企钢产量占比上升至58.53%
2016年全国生产钢8.08亿吨,同比增长1.2%。其中:民营企业生产钢4.73亿吨,同比增长2.9%,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上升到58.53%,比2015年增加1.53个百分点。
民营钢铁企业中,重点民营企业粗钢产量2.95亿吨,同比增长2.8%。其它民营钢铁粗钢产量1.77亿吨,同比增长3.03%。
二、 民企实现利润401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44亿元
据145家民营钢铁企业统计,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14933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税522.72亿元,同比增长456%;实现利润401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44亿元,利润增长445亿元;吨钢利润94元,而上年吨钢亏损22元,2016年吨钢利润最高的企业超过400元;销售收入利润率2.7%,上年为-0.33%,同比增加3.03个百分点。
145家民营企业中,亏损22家,同比减少36家;亏损额55亿元,减亏104亿元;资产负债率63%,比上年同期的69.6%下降6.6个百分点,财务状况有所改善。
河北省民营钢铁企业经营业绩较为突出,2016年全省70家企业实现利润222.93亿元,销售利润率4.36%,吨钢利润170元。亏损企业5家,亏损额8.2亿元。
江苏省20家民营钢铁企业实现利润94.80亿元,销售利润率2.12%,吨钢利润119元。亏损企业只有1家,亏损额1.3亿元。
山东省14家民营钢铁企业实现利润35.34亿元,销售利润率2.58%,吨钢利润79元。亏损企业2家,亏损额1.87亿元。
河南省民营钢铁企业实现利润4.0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销售收入利润率1.26%,吨钢利润18元。
山西省18家民营钢铁企业实现利润11.56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1.06%,吨钢利润45元。从总体分析,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是在2015年利润水平较低基础上的提高,属于恢复性的提高,和制造业平均6%左右的销售利润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 创新模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2016年民营钢铁企业在外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从加强管理、创新机制、降低成本入手,狠抓转型升级,在创新中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以沙钢铁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企业,不走扩大钢铁产能的路子,把投资转向新产业和新业态,重新规划企业发展定位,拓展发展途径,从原来的钢铁转型发展为新型产业结构。同时认真补强企业的短板,提升环保水平,增加品种,调整产品结构。
山西立恒钢铁等一大批企业,狠抓企业内部管理,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全面更新企业的财务管理、计量管理和采购销售管理,减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员,提高了效率,人均年产钢达到1200吨。
建龙集团等钢铁企业,提出了建立冶金发展基金的方案,并向国家发改委做了汇报,取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基金建立后,将进一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融合资源,为钢铁工业保持合理产能提供资金支持。
德龙集团等钢铁企业,不断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如德龙集团近年投入环保资金8.8亿元,大大提升了环保的硬件水平,成为环保的标杆企业。
通过加强管理的工作,涌现了一大批经营好,效益高、成本低、环保水平高的企业。如中天钢铁、石横钢铁、普阳钢铁等,显示了民营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 产业链各端主动补库,预计社会库存高于去年
进入2017年后,钢铁企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按照中央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预期钢铁供需情况将会进一步改善,钢铁生产会进一步稳定,经济效益有望稳中微升。
从供给侧方面看,2017年钢铁去产能力度将继续加大,产能过剩的局面将大大缓解,行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将得到改善。特别是地条钢的取缔,对厘清去产能,净化钢材市场,提高有效供给,稳定企业效益将带来利好。经过这些年的改革积累,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
从需求侧方面看,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将保持适度增长,房地产不会大起大落。钢材出口,特别是建筑钢材出口将有所回落,但出口量会继续处于高位。去年国内钢材库存出现显著的下行趋势,社会库存周转天数只有4.3天,出于对未来的良好预期,产业链各端2017年开始主动补库,预计将重建库存周期,使社会库存高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