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国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理事会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钢铁行业的国际产能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制约性问题,联盟的成立有助于加强合作、规范竞争秩序,有利于提升国际产能合作的水平和质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钢协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全联冶金商会常务副秘书长王连忠和河钢集团副董事长李贵阳等来自国内外钢铁及金融、投资机构等超过300名代表参会。钢协副会长屈秀丽主持会议。
吴红亮表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钢铁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能优化配置、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迟京东也指出,钢铁行业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优势产能的积累和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为中国开展钢铁国际产能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钢集团海外运营发展态势良好。截至目前,河钢集团已完成海外直接投资超过11亿美元,控制运营海外资产超过70亿美元,海外营业收入达到140亿美元。”李贵阳介绍,“到2020年,河钢集团海外营业收入要达到200亿美元以上,占集团总营业收入的30%以上。”
不过,当前,钢铁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吴红亮指出,一是全球铁矿石资源已形成垄断格局,中国企业获取境外优质铁矿石资源面临后发的劣势;二是全球钢铁产能总体过剩,国际市场钢铁总量有限,钢铁项目对资源禀赋和配套设施要求很高,因此企业找准市场、精准投资的难度比较大;三是钢铁项目往往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容易遭遇政治、市场、环境和安全等各类风险;四是我国钢铁企业在高附加值环节和国际化人才等方面存在短板;五是企业走出去还存在着跟风扎堆、无序竞争的现象;六是境外项目从资源开采、冶炼到金属加工、产品制造的全产业布局还在起步阶段。
如何让国际产能合作既“走得进”,又“走得好”?迟京东强调,钢铁国际产能合作应以对外投资合作为重点,带动装备、技术、管理和服务全体系合作;以合作对象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带动当地钢铁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李新创表示,我国拥有完善的钢铁工业体系,完全有能力实现工程设计+施工服务+技术人才+资本输出的“协作式”输出。他同时强调,钢铁国际产能合作是发展战略,但不是援助项目,要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同时要注意战术,避免风险。
吴红亮建议,企业要紧随国家战略,结合铁路、电力、装备制造等重点用钢行业走出去,并且根据合作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需求进行产能布局。他同时强调,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过程中,要守法合规,坚决抵制恶性竞争、虚假投资、商业贿赂和污染环境等行为,高度重视并着力防范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王连忠表示,民营钢铁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发展不够快、发展有波动和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民营钢铁企业正在着力改善。据他介绍,目前数家民营企业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7个国家投资建设钢铁企业的工作已步入准备或实行阶段,大多采用与所在国合作的模式,规划总产能达到约900万吨。
中国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全联冶金商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冶金报社、中国宝武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等50家单位发起成立。会议同期还宣布成立了联盟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
迟京东表示,联盟将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搭建顺畅、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工作平台,强化企业自律意识,规范企业走出去行为。他同时强调,联盟会员将优先获得项目信息,优先参与产能合作项目,优先获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重要讲话
共享共赢,共同推动钢铁国际产能合作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
在中国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
企业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3月22日),中国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成立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发起单位和筹备组各单位,对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今天的成立大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国际产能合作顺应开放型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是全球经济共同、深入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重要动力,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钢铁行业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国际产能合作也是中国钢铁工业谋求转型升级、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钢铁工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在粗钢产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化钢铁工业体系。首钢京唐、鞍钢鲅鱼圈、宝钢湛江等钢铁生产基地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在钢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工艺技术、生产组织、产品研发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优势产能的积累和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为中国开展钢铁国际产能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钢铁工业在优势产能积累、综合竞争力提高的同时,不仅有效地支撑了国内经济发展,而且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没有减弱,中国钢铁制造无论是设计、建设、工艺装备制造还是生产管理、运营等各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其中很多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参与和支撑合作国家经济发展具有较好基础,特别是随着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全面拓展、 “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需求将逐步释放,钢铁及相关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动力不断增强。
国际产能合作是围绕生产能力新建、转移和提升的国际合作,形式上包括直接投资、工程承包、装备贸易和技术合作等。钢铁国际产能合作应以对外投资与合资合作为重点,带动装备、技术、管理和服务系统性合作;以合作对象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带动当地钢铁工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对此,行业内外已经形成共识。这也是今天我们发起成立中国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的初衷和愿景。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本身就是钢铁国际产能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中国钢铁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40年,也是和世界钢铁工业不断融合、互动发展的40年,经历了一个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过程。
长期以来,中国钢铁工业的国际产能合作主要是“引进来”,大量进口钢材、冶金技术装备和铁矿石等钢铁原材料;一些企业也在积极进行走出去的尝试和探索。如,首钢、宝钢、鞍钢、武钢、山钢、河钢、华菱集团、青山集团等以不同的方式开展了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投资建厂、并购重组等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和经验的积累,一批企业制定并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大了在钢铁生产领域的海外投资,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海外钢铁项目,如,河钢集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不到半年一举扭转连续7年亏损局面,百年老厂重焕生机;天津钢管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建设无缝钢管厂,贴近市场和客户,就近满足美国能源行业需求;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综合钢厂项目顺利开工建设;青山集团印尼中苏拉威西省青山工业园区一期镍铁冶炼项目建成,二、三期不锈钢生产项目加速推进(不锈钢坯和热轧能力可达200万吨);宝钢在泰国组建宝力钢管(泰国)有限公司(持股51%,无缝钢管年产能达到20万吨);武钢收购蒂森克虏伯旗下激光拼焊集团;马钢成功收购了世界高铁轮轴名企法国瓦顿公司等。
与此同时,中国冶金技术设备出口也由单体设备和部件,走向成套设备及工程总承包,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一大批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工程技术公司和冶金装备制造企业。中冶、中钢、首钢国际等依托自有核心技术、丰富的项目管理和施工经验、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以EPC总承包模式参与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钢铁项目,如巴西GA钢厂项目、伊朗ARFA(阿尔法)年产80万吨电炉炼钢连铸项目、日本住友金属和歌山烧结项目、俄罗斯马格尼托戈尔斯克钢厂(MMK)冷轧二期、土耳其热轧项目、越南台塑河静钢铁项目等。
当然,中国钢铁及相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急需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国内钢铁企业有参与合作的能力和心情,对合作国家政策、文化、资源、市场、项目需求等方面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合作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有需要,但对中国企业的能力、水平、投资意愿等了解不多,双方缺少充分、及时交流、沟通的桥梁。
二是急需协调政府管理部门对钢铁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政策支持。据一些企业反映,从国家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政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政出多门、“放”与“管”还在摸索中,原有政策与国际产能合作还需要有效衔接,企业已开展的海外合资生产,需国内企业供给原料,而国内出口钢坯等原料还实行限制性关税政策,甚至人员出国审批等具体事项尚需完善,以适应国际产能合作需要。
三是急需协调沟通投融资对钢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支持。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国家政策性资金需加大扶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为项目融资提供切实便利还需改进。
四是急需鼓励国际产能合作的创新提升。多年来,海外工程承包和技术装备贸易红火,但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投入仍不足,特别是中国标准与世界标准急需加快融合。
五是急需树精品、创品牌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升级。一方面部分钢铁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宣传推广不够,另一方面品牌含金量不高,质量、技术、人才等各方面资源整合力弱。
六是急需交流沟通国际产能合作模式。中国钢铁企业家数多,规模大,具有走出去能力的企业多,参与国际市场,势必带来激烈竞争,避免恶性竞争风险就成为必然。另外,中企海外投资保护亟待加强,等等。
我们成立钢铁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就是要协调解决这些问题,要让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要“走得出”——就是要加强协调政府、各行业、各企业,共同协作,还要能“走得进”——就是要我们的合作能融入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和市场,更要“走得好”——就是要我们的合作能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能够可持续发展。
联盟将本着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搭建顺畅、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工作平台,加强企业走出去行为规范自律,推动企业抱团出海,避免恶性竞争。联盟会员将优先获得项目信息、优先参与产能合作项目、优先获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近期,联盟将着重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沟通上下游、国内外,建立畅通、高效的工作机制;
2、收集项目、产能和政策信息,建立并不断完善“钢铁国际产能合作”数据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和指导;
3、推荐优秀中国供应商,协调和规范企业走出去行为,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优势产能走出去;
4、开展中国钢铁标准转化翻译及与国外标准的对标和衔接,推动中国钢铁标准的国际化;
5、建立专家队伍,为企业国际产能合作提供项目咨询服务;
6、组织国际产能合作培训,培育专业化、国际化人才;
7、开展行业对外宣传,为钢铁国际产能合作创造良好氛围;
8、定期组织召开联盟会员代表大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我们2015年开始研究钢铁“一带一路”建设问题,2016年初开始考虑成立“钢铁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去年11月28日得到了发改委的批复,今天联盟终于正式成立了。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联盟筹备组和筹备组的各位同志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钢协和全联冶金商会的会员单位,对联盟的发起单位,对发改委外资司等指导单位,对出席今天大会的各位嘉宾和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得益于不断深化的钢铁国际产能合作,今天,不断深化的钢铁国际产能合作也必将使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受益。让我们以联盟的成立为契机,携手共进,共享共赢,共同推动钢铁国际产能合作,为中国和世界钢铁工业的更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