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贸易领域低谷转型,电商平台闻风而起。截至去年12月,全国钢铁类电子交易平台已近300家,占大宗电商总市场份额的27.6%。同时,数据显示,钢铁B2B已成为所有工业B2B发展最快且吸引资本最多的一个行业。仅2015年,就有近10家钢铁电商平台获得融资,其中,不乏IDG、华晟、雄牛、红杉、经纬中国等资本大佬的身影。
不过,在钢铁电商发展风风火火之际,多数钢铁电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企业仍处在烧钱不盈利的状态。但面对亏损,有些钢铁电商似乎并不着急,甚至表态目前不考虑盈利,后期转移到提供融资等服务。
钢铁电商的集体反应,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其他电商的一贯做法:先免费为买卖双方提供各类服务,以“替人买单”的方式,迅速做出品牌,做出影响力,进而以此吸引更多的大钢厂、大代理商和大采购商。等到有一天,有了足够的体量支撑,再寻找盈利点,比如以融资服务、物流和仓储服务等实现盈利计划。当然,资本逐鹿,各有绝招,拼到最后,哪家电商能成功、哪家悄然倒闭现在还不好说,但钢铁电商带来的交易量和行业本身的受关注程度,已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综合多家钢铁电商平台的业绩发现,钢铁电商平台近几年交易规模普遍出现高速增长,部分钢铁电商平台跨界其他品种,并尝试国际化,也有部分钢铁电商平台告别了赔本赚吆喝的“烧钱”阶段,开始实现盈利。
上海钢联日前预告今年一季度业绩称,公司一季度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预计盈利380万元至480万元,主要原因在于控股子公司钢银电商平台的销售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渠道优势,钢材现货交易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加;另外,钢银电商抓住钢材市场回暖的契机,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加快了基础库存周转,增收创效。
另一家钢铁电商平台找钢网,其创始人兼CEO王东日前也对外透露,公司一季度实现盈利,且这是创业四年来首次公司层面实现整体盈利。据悉,2015年找钢网的钢铁总交易量超过3200万吨,总交易额超750亿元;其中“找钢商城”自营业务交易量近8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0多亿元。资料显示,找钢网目前已完成五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元。
涉足钢铁电商的贸易物流企业中,五矿发展去年年报称,公司已经实现电商平台的初步繁荣,“鑫益联”电商平台去年全年累计交易量1350万吨,交易金额达330亿元。物产中拓则透露,“中拓钢铁网”去年全年线上交易量达到533.8万吨,同比增长124.29%;物产中拓还表示,公司2016年将继续完善电商平台,做大做强产业电商。
欧浦智网披露的2015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收17.7亿元,同比下降2.28%;实现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19.2%。
多家涉足钢铁电商的上市钢企业绩数据显示,这些钢企的钢铁电商业务规模均实现了增长。其中,马钢表示,去年公司拓展现货电商销售渠道,电商平台实现钢材销售40万吨;华菱钢铁称,旗下华菱电子商务公司去年全年“O2O”自营钢材销量突破52万吨,同比增长270%,同时,该电商平台去年实现35万元的净利润。
在上市钢企中,宝钢股份对钢铁电商业务的投资可谓最大。去年2月,宝钢股份会同全资子公司宝钢国际,与宝钢集团共同出资20亿元,发起设立了欧冶云商;去年11月份,为满足欧冶云商业务发展需要,宝钢股份和宝钢国际按持股比例现金增资欧冶云商2.04亿元,增资完成后,欧冶云商注册资本达24亿元,宝钢股份和宝钢国际合计持有欧冶云商的股权比例为51%。
宝钢股份2015年年报显示,欧冶云商全年电商业务量88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截止2015年末,欧冶云商总资产为39.6亿元,净资产为17.1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1.6亿元。需说明的是,欧冶云商已与15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合作授信额度超过1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