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李克强总理在10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如何理解李克强总理的这一“新工业革命论”,是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改革部署、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从工业革命发展历程来看,每次工业革命都是以能源的革新利用为核心。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热能和机械制造的有机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电能的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引领孕育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包括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革命,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技术革命。
对于中国来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说新的工业革命的核心内涵是信息技术创新,主要特征是产业智能化。新工业革命在推动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的同时,也将推动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进程。制造业服务化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具体讲就是不断强化面向客户的个性化研发设计、咨询规划、金融支持、供应链管理、在线监测维护等业务。发展上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当前推动的“互联网+”和“双创”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所以,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将真正推动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充分体现了总理在对工业革命内涵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推动的经济发展技术和举措,特别是“互联网+”、“双创”以及改革红利等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气象,所做出的正确判断,这对于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