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钢铁新闻网 我国钢铁产量已经迈入世界钢铁大国行列,但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导致近两年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降,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急剧下滑。拥有“工业粮食”之称的钢铁行业如何摆脱自己的困境,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行业变革之路?
业内专家指出,2013年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有关“发展绿色建材,推广钢结构建筑体系”已经得到全社会共识,以钢结构建筑为代表的绿色建筑大规模应用的蓝图初步显露。因此,随着未来我国钢结构建筑比例的上升,用钢量需求将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对钢企来说,这会是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
绿色建筑助钢企迎来变革拐点
2013年6月份以来,《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得到落实,各地相继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和相应的实施标准”,绿色建筑带动钢结构企业快速发展。以杭萧钢构为例,2013年7月初,由河南杭萧承建的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整体搬迁改造工程顺利吊装,该工程用钢量为12000余吨,这仅仅是杭萧钢构众多项目中的一个。以杭萧钢构为代表的钢结构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始终陷在产能过剩泥潭中无法自拔的钢铁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转型的良好契机。杭萧钢构相关负责人表示,钢铁企业与钢结构企业从原料供应到技术创新,多层面“联姻”,不仅有利于钢结构企业加大绿色钢结构建筑的推广,而且对钢企脱离产能过剩困局、完成转型升级而言也是大有裨益,可谓是一种双赢模式。
钢结构产品需求倒逼钢企洗牌
据了解,杭萧钢构最新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已成功申请国家专利。该专利具备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更大规模应用于商品房建设的可能性。而钢结构建筑的大规模应用,将为解决我国钢产能过剩提供新的出路。一方面,可以降低钢铁企业的生产加工技术要求,提高钢锭、钢坯轧制成材率。同时,在钢结构建筑普及过程中,减少了“螺纹钢”这种在传统混凝土建筑中是十分常见的钢制品需求,这就倒逼钢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业务转型,甚至以钢结构建筑企业的需求为参照,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
从技术需求到市场价格,传统螺纹钢正面临市场逐步萎缩的风险。因此,传统钢企要想摆脱“困境”,就必须做自我提升,生产符合钢结构行业用钢需求的“定制化”钢材,这也是新兴钢结构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倒逼钢企根据最新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整体发展策略转型的结果。
钢企服务转型谋发展
面对钢结构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认为,连年的产能过剩,已经让钢企认识到,必须放下身段,直面市场才能有活路。目前,下游行业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材料供给,而是从组织生产、质量保证、技术服务到材料加工、零部件制造、物流配送,甚至资金等方面全方位的服务。近些年,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钢铁企业服务理念有了明显变化,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早在2013年下半年和去年年初,杭萧钢构就分别和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等多家钢铁企业签署钢铁年度合作协议,率先走出了一条“钢铁企业+钢结构企业”上下游企业携手的合作新路。
对此,王晓齐进一步指出,钢铁企业必须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进一步优化高强钢材生产工艺,要建立和完善钢材加工配送体系,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与钢结构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实现规模与效益、结构与质量、节能减排与社会责任的和谐发展。
宏观经济
“绿色建筑”大规模应用蓝图初显 钢结构建筑“刚需”或成钢企脱困新“引擎”
出处:宝钢新闻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1-09 1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