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面对国际油价“跌跌不休”新形势 我国务实把握能源改革战略

出处:宝钢新闻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26 11:22:25

       据新华社信息  国际油价近日延续跌势,日前纽约油价一度跌破每桶60美元这一重要心理关口,触及5年多来的低点。反观我国,近期在能源领域的动向同样引人注目,除加强对外能源合作之外,还连续两度提高国内成品油消费税。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在国际能源价格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国在把握能源战略上更趋理性和务实。除了加快既定改革进程、完善能源储备之外,也力争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从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正式向中国输气,到年供气量将达380亿立方米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签订,今年以来,我国在能源领域的对外合作成果可谓丰硕,签下不少价值不菲的“大单”。这对于我国保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时至年关,我国推动对外能源合作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歇。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关于沿西线管道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成为继《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之后,中俄天然气合作取得的又一新进展。而刚刚对哈萨克斯坦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希望双方继续深化能源合作,加紧推进中哈天然气管道建设。
       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导致对外能源依存度不断提高。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8.1%。过去几年,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在高位徘徊,我国除了需要付出高额外汇外,也不得不面对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国际能源署认为90天的石油进口需求量为一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安全线”,但目前我国的原油储备仅相当于30天的进口需求量。近期的油价走低,给我国把握能源战略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缓冲期。11月下旬,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
       业内人士指出,石油价格走低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对外能源生产、销售合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和我国的商务外交。
       在加大对外能源合作的同时,我国近期在国内能源领域也出台多项改革举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近期连续两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成为这一轮改革的标志性事件。这两次调整是在国内成品油油价“九连降”的背景下实施的,兼顾宏观调控需要和企业大众承受能力,实现了提税与降价同步,最大限度缓解改革带来的阵痛。
       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新增收入将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支持经济转型,重点用于两方面:增加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资金;用于促进节约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除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外,能源价格改革也呈加速之势。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指出,理顺能源价格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清洁能源、电网以及油气管网和储存设施建设。发改委方面也表示,国家将进一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
       不过,专家指出,油价持续低迷,带给中国的未必全是利好,其中蕴含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业内人士表示,从全球来看,资源型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受到了石油价格下跌的冲击,我国对外贸易受到了影响。石油价格下跌后,会造成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外流,目前我国外汇流出的现象也在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