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钢铁新闻网 近日,有着“山东第一国企”之称的山东钢铁集团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策,在巨亏近十亿元的情况下定向增发股份募集50亿元投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在市场一片萧条、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之际,这家企业将斥资五百多亿元、上马两千多万吨新建产能;在企业深陷巨亏、后劲乏力之时,押注高端产能、精品钢项目作为孤注一掷的豪赌。
不仅仅是山东钢铁集团,首钢、鞍钢等多家国内钢铁企业均把上马高端生产线作为转型升级的方向。这些钢厂转型的逻辑是企业产品属于中低端,竞争者多、价格血拼残酷、利润一再缩水,高端产品利润高、竞争少,只有将产品向精品转型、设备向高端升级,企业才有活路。由此,很多产能过剩行业俨然展开了新一轮产能投建的军备竞赛。许多钢铁企业不惜在困境中贷款融资、逆势上马高精尖项目。
事实上,近几年,转型升级成为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的出路。造纸、轮胎、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企业转型升级大多都是这一路径。然而,当各大钢厂一窝蜂地转型升级后却发现,高端市场并非想象中的乐土。当大多数企业一窝蜂地涌向高端市场,企业项目建成、产量大增,但高端市场需求本来就相对较小,骤然增加了大量的产能,原本利润高、竞争少的蓝海骤然供需逆转,高档产品的价格因市场竞争者的血拼而大幅下跌,转型升级后仍然难觅生路。
如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在2011年斥资60多亿元购进了德国最先进的轧板生产线,生产板材宽度高达5米,远超国内三、四米的水平。可产线投产后数年内却一直亏损。国内钢铁专家指出,2011年钢铁市场形势陷入低迷,亏损最严重的恰恰是新上马的精品钢项目。
眼看着新建产能刚刚投产就陷入亏损,眼看着每年的利润刚刚够还银行贷款,许多钢铁业人士困惑道,“已经升级到最高端还是亏损,再往哪里转型呢?”实际上,国内许多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共同的误区——转型方向不应一窝蜂地搞“军备竞赛”、一味追求设备先进化和产品精品化、高档化,而应首先从企业内部、现有产能找原因,苦练内功降低成本,用技术升级等方式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获得市场竞争力。
近来,一位轻工部的专家指出,钢铁与造纸同为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二者面临着同样的困局,但国内外企业的转型升级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路径。
根据国内外企业产能上马的种类不同,国外纸厂普遍走的是一个产品质量略微下降但成本极大下降的道路,性价比越来越高,市场越来越好;国内企业却一味追求产品和设备“高大上”,陷入了一条产品质量和档次较大提升、但成本提高幅度更大的漩涡,市场却一直低迷不振。
现实中,钢铁行业亦是如此。生产汽车、冰箱用高档轧钢板的企业往往没有销路、难以盈利,但生产螺纹钢、盘条等低端产品的企业却总有市场。产能先进、设备精良的首钢、鞍钢常常传出亏损的消息,而在很多人眼里产能装备落后的日照钢铁集团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却往往能实现盈利。因为无论是高端还是低端产品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买方选购时看重的往往是同等价格性能更高或是同等性能价格更低。
行业动态
国内钢企困境中寻求出路 转型升级切忌一味追求“高大上”
出处:宝钢新闻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10 11: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