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信息 江苏太仓港至上海洋山港的“水上穿梭巴士”近日首航,上海外高桥不再承接长江中上游外贸集装箱集并业务。太仓港和上海港各港区开展的资本、信息和管理、通关方面的深度融合,有效缓解了上海交通和环境压力,促进了太仓港成为江海中转枢纽基地,为苏南地区、长江沿线的企业和城市的贸易便利化降低了物流成本,更好地服务了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
日前,载有203个标箱的上海集海公司“生松9号”驳船缓缓驶离太仓港,驶向120海里外的上海洋山港。这是两港今年初合资成立码头公司、实施战略合作之后,太仓港至洋山港的首航班轮,标志着两港之间定点运行的远洋中转航线正式开通。
据业内人士介绍,重庆至上海水运距离2200千米左右,需要10-12天,外高桥至洋山港水运距离148千米,穿梭巴士往返时间为18小时,集装箱船在外高桥等候、装卸及往返循环周期至少需要40个小时。而经太仓港至洋山港,至少可节省2天转运时间,长江支线船公司减少了205千米运距,再加上空箱合理重配调度,综合成本可减少500元/箱。
江苏太仓港和包括洋山、外高桥等多个港区在内的上海港通过在资本、信息和管理以及通关等方面的融合,有效缓解了上海的环境和交通压力,也有助于太仓港建成江海中转枢纽基地。目前,太仓港码头与洋山港码头已正式对接上港集团集装箱码头营运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一体化。此外,两地还将实现通关一体化。为简化企业通关手续,两地计划今年10月份推出沪太通关一体化。届时,太仓港将作为上海港的延伸,分享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企业在太仓港与洋山港之间的进出口中转货物,转关和通关手续仅需在太仓港办理,真正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业内人士指出,两港的融合发展将推动苏南、长江中上游物流运输格局发生重大改变。首先,助力集装箱运输“陆改水”,服务苏南经济。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陆路运输至洋山约为200千米,陆路运输至太仓港约为80千米。与原先从陆路运输至洋山港相比,集装箱陆路运输至太仓港再通过水上巴士中转至洋山港,每标箱节省能耗30升柴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9千克。其次,开发黄金水道,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据了解,长江34家支线船公司承运的长江中上游外贸集装箱,由原来运输至外高桥改为太仓港,由于缩短了驳船承运距离、驳船候泊时间,而太仓至洋山的快航与外高桥至洋山的穿梭巴士实行同价同输,驳船公司大大节省物流成本,相应的可为长江中上游沿线进出口企业节省费用。
同时,加密近洋航线,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深化与上海港和各社会船公司的战略合作,太仓港已经成为长江外贸直航航班最多的港口。近洋直达航线达到了15条,挂靠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13个港口,其中日本航线达到每周12班,台湾航线每周2班,韩国航线每周一班。未来太仓港将加大集装箱海运公司的有效投入,加密韩国、日本和台湾航线,尽快开辟东南洋航线,力争到年底近洋直达航线超过20条,覆盖东亚和东南亚主要港口,通过便捷化道路联通和贸易畅通服务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宏观经济
太仓上海“水上穿梭巴士”首航 长江经济带港口业务深度融合构筑多赢格局
出处:宝钢新闻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04 10:24:21